智能交互玩偶“学术猫”来了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 本报记者 鹿嘉惠

“小猫,小猫,什么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科大硅谷”蜀山园创驿站科大站的无论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公司内摆放着一只软萌的“小橘猫”,头戴中国科大吉祥物“孺子牛”毛绒帽,能与人对话,还懂量子。

“这只学术猫是一款集交互机器人技术与大模型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毛绒玩具,是公司在自主研发交互式人形机器人技术体系下孵化的第一款产品。”无论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创始人曹荣昀介绍,通过先进的交互引擎,它能够深度理解并回应用户的交互语言,同时具备对量子力学等学科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用户提供有趣且富有知识性的互动体验。

学术猫身板虽小,蕴藏的科技却很“硬核”。学术猫玩偶搭载的情感语音交互模块,其核心技术来自该公司自研的交互式人形机器人技术体系下的大模型情感对话引擎。

成立于2023年的无论科技专注于人形情感交互机器人的研发。“整个实验室深耕机器人领域多年,研发出‘可佳’智能机器人等,团队在2021年开始人形情感交互机器人的研发,研发项目广受好评,在2023年正式成立并入驻科大站。”曹荣昀说。

如何设计出符合人类情感表情能力和动态特征的交互机器人?

“机器人研发最难的是高度仿真的表情,经过多次实验,团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点,通过部署多达30个电机驱动器,实现了面部肌肉的协同工作,让机器人能够呈现出真实自然的表情。”曹荣昀告诉记者,人形机器人在仿生设计上也有要求,既要能模拟出真实皮肤的触感,又要符合人类的审美、视觉习惯。团队在材料选择、制备以及机械连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制作时会尽量避免外表太过人格化,以防跌入“恐怖谷陷阱”。

得益于这一技术突破,曹荣昀团队的研发成果与大熊猫有了巧妙结合。在四川省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博物馆内,有一位来自安徽的机器人“员工”——仿生大熊猫机器人“小川”,这款机器人正是由该团队研制,拥有和真实大熊猫相似的外观和触感,头部、面部、手臂都能活动。

“团队采用‘动物+人+机器人’的设计理念,设计出1∶1仿生大熊猫机器人,实现了动物外形与人类交互方式相结合。”提起“小川”,曹荣昀很是自豪,这款机器人与传统交互机器人不同,具备了超乎普通机器人的情感能力。它的眼睛能够跟随面前的游客移动,还能做出各种丰富表情动作,例如高兴、认同、生气、拥抱、动耳朵、眨眼睛等。

“今后,希望能做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且具有独创性的人形情感交互机器人产品,让机器人走向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谈及未来,曹荣昀信心满满。

工业质检、代码生成、语音交互……当前,人工智能正从单点应用向多元化应用、从通用场景向行业特定场景不断深入,加速迈向全面应用新阶段。人工智能产业是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我省正加快多场景应用开放,打造基层数字治理、学生心理监测等十大场景应用标杆。大力支持市、县、园区开展大模型应用试点,结合地方实际和场景需求开展行业应用。